返回   华枫论坛 > ◆生活板块◆ > 理财投资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只看楼主 主题工具
旧 May 2nd, 2009, 14:26     #1
俯 瞰
华枫最不受待见的
级别:16 | 在线时长:346小时 | 升级还需:11小时级别:16 | 在线时长:346小时 | 升级还需:11小时级别:16 | 在线时长:346小时 | 升级还需:11小时级别:16 | 在线时长:346小时 | 升级还需:11小时
 
俯 瞰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9
帖子: 1,130
积分:13
精华:6
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俯 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许小年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分析,很有参考价值

编者按:下文是许小年在上海证券2009年春季投资策略研讨会上的讲话内容。演讲的图表缺失,给您的阅读造成不便,望谅解。
  尊敬的各位来宾,早上好。 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关于中国经济和市场的一些看法。在我开始讲之前,我希望跟媒体界的朋友打一个招呼,报道是可以的,但是希望准确报道。
  很抱歉,我今天讲的和我们上海证券的主题有一些出入,我讲的可能不太合适宜。我把中国经济目前的情况称为是"倒冬暖",我们现在都喜欢说"倒春寒",我感觉是"倒冬暖",目前短暂的复苏只不过是春天刚刚开始的回暖,寒冷的冬天还在后面。
  我讲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判断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首先要把这次经济危机来龙去脉搞清楚,只有分析了这次的经济危机的成因,我们才能够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我们都喜欢听结论,不喜欢分析的过程,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我们不搞清楚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我们就看不清楚中国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未来复苏的方式。所以我会花比较多的时间,解释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第二部分是因为经济的"倒冬暖"为什么一季度的数据只是在"冬天"过程的一个回暖。 第三部分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全球性,所以它的复苏也应该是全球性的。中国既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可能率先反弹。正好相反,我感到率先反弹的有可能是美国经济。原因在于,西方经济自2007年中,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而我们这里的调整,只进行了一小部分,由于政府的政策,被延缓甚至被阻止。所以调整进行的越缓慢,复苏到来就会越迟。西方我们看到,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但是现在还没有见底。 最后是结论。
  我们首先要理解这次金融危机,这次全球的衰退和战后的历次危机也罢、衰退也罢,到底有什么不同。在1980年代,我们曾经在拉美看到过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在1990年代我们在东亚看到过亚洲金融危机,所以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陌生的,金融危机引起了经济衰退,在战后的历史上我们也多次见过,但这一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次的不一样,不仅在于它的深度和范围,而且在于它的性质,在于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之后,所产生的金融危机。
  全球的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人们在报纸上经常能看到,我们经常谈论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就是全球化。但是我们谈全球化多,我们报道全球化的故事多,我们从全球化的角度,理解经济少之又少。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加以考察,它的复苏也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分析。2001年在世界经济舞台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这件事情的深远影响我们没有认识到,甚至今天也不能给予充分的评价,这件事就是中国加入WTO,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世界两大经济板块正是的连接在一起,这两大经济板块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另外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两大板块的相互曲尽、相互融合在战后已经开始了,并且在80年代、90年代加速,到2001年的时候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两大板块正式的连接在一起了。
  这两大板块的连接,怎么样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怎么样保持了美国经济的态势。我们从这一张图的右下角开始,从中国的过度投资开始,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过去十年间高速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每年增长20%以上,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长接近30%;另外一方面,GDP的增长,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长,平均每年10%,粗略来讲两者的增长率相差10个百分点,投资的增长还要形成产能,产能就是供应能力,而GDP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决定了一个国家宏观的总需求,它的总需求是由国民收入决定的。
  因此粗略来讲,我们国家经济的供应能力,以投资为代表的供应能力,每年增长20%多,而另外一方面收入所决定的需求每年增长10%左右,两者相差10个百分点,供给和需求两者相差10百分点,这会引起严重的供应失衡。所以我们从过渡投资到下一个"过剩产能",为什么在过去这么多年没有过剩产能的问题,没有暴露出来?这是因为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以后,我们的过剩产能所生产出来的过剩产品可以通过出口的方式,到发达国家。"中国制造"进入了美国、进入了欧洲、进入了日本,暂时掩盖了国内过剩产能的问题。
  由于海外市场的开拓,支撑了我们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如果没有海外市场,我们现在已经为过剩产能问题所困扰,就是在危机爆发之前,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量的过剩产能,而大量过剩产能的结果是什么?是银行的坏帐。我们为什么对一季度的贷款数据感到忧虑?就是担心如此大规模的增长银行信贷,3-5年之后有可能引起一轮严重的银行坏帐。
  回到国际经济循环中来,由于出口到了美国或者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改变了发达经济的运行态势,改变了运行特征。如何改变美国的经济运行?一个突出的影响--低通胀。这个低通胀是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它的劳动力、自然资源低成本使得对美、对发达世界的出口价格显著低于发达国家自己生产的产品。我们到美国去,美国的超市里随便转一下,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在美国的超市里几乎没有"美国制造"这样的产品,你到美国的超市里看一下,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制造的产品。
  这些产品的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净值,档案,基金吧),这样把美国的通货膨胀拉下来,对美国的通货膨胀,对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影响更大的是间接影响。我们知道发达国家价格中间劳动力成本占了很大的一部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想进入到发达国家,美国的劳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美国的劳工在工资谈判中丧失了谈判能力,我们可以看一下数据,在过去几年中,发达国家的工资增长率都落后或显著落后公司盈利的增长。为什么?就是因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竞争。全球化不仅是造成了全球的"产品市场",而且造成了全球的"劳动力市场"。美国的工人现在面临的竞争不仅是来自于墨西哥,而且面临来自中国、来自印度劳工的竞争。美国工人在要求提高工资的谈判中,处于非常虚弱的地步,资方可以忽略他要求提高工资的要求,你要是想罢工,资方可以很有底气的告诉你"请便",你罢工好了,我干脆把美国的工厂关掉,我把订单下到中国,我把服务中心迁到菲律宾、迁到印度



,印度是成为世界的办公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
  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想一下,中国13亿人口,印度也是10亿人口,这种劳动力的资源,这种劳动力成本使美国的劳动力根本无法竞争,他怎么可能跟中国的工人竞争。于是他的工人在工资谈判中,处于前所未有的劣势,工资的上升速度缓慢,工资的上升速度缓慢就帮助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因为美国的通货膨胀中大部分是工资成本,直接的影响和间接的影响造成了美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所谓高增长,是以美国增长的高增长。
  我们可以看到,在前几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是4%、5%,这样的速度过去是很难想象的,只有在发展中国家才能看到这样的速度。但是同时,它是低通胀,在低通胀的环境中,我们再往下走,走到下面一个框,(图式)由于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国的中央银行就是美联储,长期保持了松宽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曾经面临着紧缩银根,加息的呼声,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看了美国经济的形式,他说:"现在没有通货膨胀我为什么要紧缩银根,没有通货膨胀为什么要加息?"他没有看到美国经济之所以没有通货膨胀,是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造成,他没有看到这一点。
  松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制造了资产泡沫,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地产上,等一下我们可以看到图,房地产的泡沫也是美国战后历史上最严重的,像次按,次按资金大量的流入房地产市场,在房地产市场造成泡沫。另外一方面松宽的货币政策也支持了美国的消费,支持了美国的投资,支持了美国的旺盛需求,旺盛的需求有一部分到了中国,在这一部分的旺盛需求面前,中国的过度投资就显现不出来。企业说我投资投这么多,因为有需求,除了国内的巨大市场以外,我现在海外还有一个巨大市场,所以我的生产能力并不过剩。到这里为止,我们形成了两大板块之间一个完美的经济循环,应该说是一个看似完美的经济循环,但是这个经济循环是无法持续的,为什么没有办法持续?因为松宽的货币政策在美国造成的资产泡沫早晚有破灭的一天。房地产价格疯涨了几年,大概从2001年一直到2007年,房地产经历了6年的"牛市",房屋价格节节升高,终于在2007年中的时候泡沫破掉了。泡沫的破灭不仅表现在房地产市场上,而且以次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以次按为基础的债券价格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而暴跌,这种次按为基础的MBS,华尔街给它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CTO。这个CTO价格暴跌,把雷曼兄弟、美国的商业银行拖入了深渊,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海啸在华尔街展开。
  这场金融海啸的过程和内容,现在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海啸对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冲击在哪里?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并不是我们的商业银行买了美国多少的次按债券?不是的。金融海啸发生的时候,美国的金融体系一片混乱,正常的融资功能已经无法继续下去,美国的银行体系、金融体系再也不能像过去提供信贷了。以信贷支撑的美国经济的繁荣、以信贷支撑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已经无法维持了,所以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我们看到在房地产市场上家庭无力承担房屋的购买,违约率大幅度上升。美国的家庭现在必须节衣缩食,当美国的消费者捂紧钱包的时候,全球都会感到经济萧条的寒冷。
  因为它的经济和我们的经济不一样,我们的经济是投资作为主体,它的经济是消费作为主体。它的消费者不花钱的时候,经济衰退,引起全球的衰退。当银行不能再像过去放债的时候,美国的老百姓买不起房子,房地产泡沫破灭了,当银行不在像过去发放贷款了,美国的汽车公司撑不住了,为什么三大车厂撑不住了?因为美国不仅买房靠借钱,买汽车也靠借钱。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公司,现在都不行,为什么?由于失去了信贷的支持,汽车销售量降低20%、40%,甚至50%,这样销售的下降有哪一个汽车公司能够招架住?所以现在汽车公司要破产,当然美国汽车公司的核心问题是工会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工会问题,美国汽车公司有可能全军覆没。
  现在奥巴马政府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你要是劳资双方不能达成协议,不能对公司的重组形成一致意见,那就准备破产。将来很有可能美国跑的汽车全是外国汽车公司生产的,就像今天我们路上跑的汽车都是外国汽车公司生产的一样。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国家可以没有自己的汽车公司,这没有关系。金融危机只不过是把美国汽车工业的矛盾爆发出来,把它显露出来。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金融危机之后,电器连锁商要破产,面临经营困难,为什么?美国两大电器连锁商,叫"百思买"和"电器城",电器城已经不存在了,第二大电器连锁商相当于我们这儿的苏宁,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破产清盘。他破产的时候曾经想找买家,去买第二大连锁商,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苏宁要破产,找第二大买家的话,相信很多人有兴趣,但是在美国他们找不到买家,最后只好清盘,没有办法,为什么?原来美国的老百姓不仅买房子借钱,买车借钱,连买电视都借钱。
  话有点讲远,当美国的金融体系不能够像过去那样发放信贷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垮下来,美国的经济垮下来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忽然之间发生国外的需求如潮水般退去,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去年4季度很多外向型企业没有一张订单,现在慢慢订单回来的,刚回来一点大家会触底反弹。当松宽的货币政策不能再执行下去,当松宽的信贷政策不能再执行下去的时候,下面旺盛的需求没有了,旺盛的需求没有了,潮水退去了以后,我们才发现,大家都沙滩上"裸奔",国内的过渡投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过去我们说我们投资这么多,产能建设建这么多,是有需求的。
  当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想得是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现在国外需求没有了。过度投资的问题出来了,过剩产能的问题也出来了,所以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看上去是外贸,看上去是投资,实际上它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去几年间,我们所积累下来的过剩产能将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压在中国经济上,现在怎么办?总结刚才我们讲的国际经济循环,这场金融危机的问题是在于美国的过度借债,而中国正好相反,是过度储蓄。美国家庭的储蓄率降到了0,中国家庭的储蓄率节节升高,现在接近50%。过度借贷总得有个地方借?跟谁借?跟中国借。美国的问题是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超过他的收入的增长消费,靠借贷来支撑、维持生活水平,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中国的问题是过度投资。板块这边的问题和那个板块的问题,正好是像一个"镜像"一样。
  如果我们同意这个分析,下面就是一个很自然的推论,这个推论就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全球经济的失衡,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经济的失衡,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着重大的问题,但是从国家来看,两大板块的失衡在过去是互补的,现在要调整,在失衡没有调整过来之前,任何复苏都是无法持续的。我们不排除在失衡调整过来之前,经济会有上上下下,但是进入到可持续的复苏通道,必须要把失衡改正过来,调整过来。既然对美国的诊断是过度借贷、过度消费,美国人现在进行的调整就是减少消费,过去的超前消费是以银行信贷作为支撑的,现在银行不可能给你发了,你怎么办?减少消费。过去借债度日,现在债借不到了怎么办?增加储蓄。什么叫次按?次按就是"零首付",没有收入证明,而且不用付首付的按揭贷款,我们把它叫"次按"。"零首付"大家都知道风险极高的贷款品种,美国人在执行松宽货币政策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现在房地产"零首付"已经消失了,买房必须付出30%的自有资金,银行不给你怎么办?只好自己积攒买房子。所以美国人现在是增加储蓄然后消费,美国人现在也正在这么做。当他减少消费的时候,我们也讲了美国经济70%是私人消费,中国不是,中国的民间消费只占GDP的35%,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问题是消费太少,美国人的问题是消费太多,他要调整的是削减消费,我们必须进行的调整是增加消费。但是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是增加投资,而不是增加消费。使我们原有的经济结构扭曲,进一步恶化。
  中国需要进行的调整是什么?既然我们过去的问题是过度投资、过度储蓄;现在要进行的调整就是减少投资,增加消费,降低储蓄。这是我们要进行的调整。我们要进行的调整正好是美国的反面,因此我们用两个词来总结"中美",我再讲一次不是中国和美国,而是中国和美国微代表的两大经济板块,必须进行的经济调整。美国要"去杠杆化",什么意思?就是降低负债,降低整个经济的负债、降低企业的负债、降低家庭的负债,这是必须进行的调整。中国必须进行的调整,我们叫做"去库存化",它是广义的,既包括要削减企业的库存,要消化企业的库存,更重要的是过剩产能,要消除过剩产能。
  在目前的阶段,为了说明这个概念,为了说明经济周期的运行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波动叠合而形成的,我在这里给了两张图,(图式)左边的图蓝线代表的是投资周期,这条红线代表的是库存周期,两个周期它的波长不一样,幅度也不一样,当这两个周期对经济发生共同作用的时候,当这两个波动叠加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右边这张图。如果是学电气工程的,大家应该很熟悉,本人大学本科是学电气工程的,所以概念是从工程上借用过来的。两个"波"的叠加,现在就出现看上去很复杂的波形。 (图式)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经济下调,调到这以后,开始上升,到这以后大家都喊这叫什么?这叫"企稳",到这大家都说这叫"反弹",没有想到反弹以后,下一段是什么?更深的下跌。为什么?为什么到这,我们会看到一些"企稳"的迹象,因为库存周期的调整已经到位了。这一段的"企稳"对应于库存周期这条粉线的上升阶段,所以我们看,好象是到位了。为什么又会发生再一次的下跌?就是投资周期向下的调整,它的幅度超过了库存周期的向上,我们就会看到再一次下跌。
  所以对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我们的解释应该非常谨慎,要看到它背后的原因,除了库存周期告一段落,库存的调整告一段落之后,第二个因素就是银行贷款在今年一季度"发疯"了,我们没有看到过这么发贷款的,从来没有看到过。去年全年新增贷款58000亿,今年一季度就发了46000亿,这是钱堆出来的,这是钱堆出来的"企稳",你说这样的"企稳"能不能持续?你问的是什么?就是如此疯狂的贷款发放能不能持续?如果二季度贷款不是这么发的,三季度、四季度不是这样发的,还维持得住吗?我们可以想象吗?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继续这么发下去,我们能想象吗?
  我刚才讲了两个周期的叠加,库存周期和投资周期的叠加,只不过是一种概念性的说明,希望大家千万不要用"曲线"去预测未来,用曲线预测未来出现投资损失本人概不负责,只是给大家分析中国经济提供一个思路,经济学家不是庙里的道士,他抽的签和各位抽的一样,如果到庙里抽签经济学家爱莫能助,经济学家能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分析问题的思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预测。
  第二个是投资周期,刚才我们也已经介绍过了,这是由法国的医生朱格拉研究,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周期是10年。第三个太阳黑子是11年。第四是库滋涅茨周期,是20年的长度基本对应房地产;最后一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长周期,就是康特拉季耶夫周期,它的长度是50年,它是由技术引起的。这些周期什么意思?比如康特拉季耶夫周期,当火车刚发明的时候,当铁路刚发明的时候,全国会兴起一片铺设铁路的高潮,大家都用新技术去铺设铁路,提高生产效率,社会投资就上升,铁路投资就上升,投资的上升拉动经济进入繁荣,当全国的铁路网铺设完毕了,铁路建设投资下降了,经济又进入衰退,这是康特拉季耶夫的含义,其他周期跟这个类似。经济现象是复杂的,由多种因素在作用。我们不要把一个库存周期的调整到位就看成是经济反弹的信号,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投资周期,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中国在过去几年间,投资是过度的增长,留下了大量的过剩产能。这个调整现在还没有开始,所以不能轻言触底反弹,不能轻言复苏。
  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一季度的GDP增长主要是由政府投资拉动的,所造成的,但是政府拉动所造成的投资高速增长,20%多,如果是扣除物价因素的话,实际上是30%以上的增长,但是这么强劲的投资增长并没有拉动生产,工业增加值6.1%,没有拉动生产,为什么?那30%的投资增长跑哪儿去了?估计都买了库存了,并没有带动企业的生产,而是去买库存,买了钢铁、买了水泥。当然我们假设数据是真实的,不能排除数据有水分。而6%的工业生产电力消费是负增长,这怎么是触底反弹呢?我们为了支持这样的观点,还特意看了投资和设备进口之间的关系,在过去,我们国家的投资增长一般来说都伴随着设备进口的增长,但是这一次不一样。
  (图式)这两条线大家可以看一下,蓝线是固定投资的增长,这条红线是设备进口的增长,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两者几乎是同步的,从去年到今年年初,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年初,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仍然维持在高位,但是设备进口跌的非常厉害,这似乎是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就是这么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没有带动国内的生产,投资都是买了原材料、库存,而没有去做生产能力的扩大,没有生产能力的扩大,设备的购买当然没有跟上。因此最近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我们估计比过去弱化了很多。设备进口的增长不仅没有增长,而且大家注意,它是负的。负的20%、负的接近30%,是负增长,所以投资的作用对于经济的复苏,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非常显著的推动。很可能政府资助的项目,大型基础设施的项目投资是增加了,但是只是买钢铁、买水泥,而没有带动其他行业的生产跟上来。用凯恩斯主义的话来讲,就是政府开支的乘数效应非常小,换句话说政府开支没什么效果,因为它没有拉动其他行业的增长。今年这种投资的高速增长,能不能持续下去?第一我们得出初步的结论,就是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可能非常的弱,第二这样的高投资能不能持续下去?我本人的意见,起码表示怀疑。
  从资金来源上看,银行可以继续这样放款,我重申一遍,银行这样放款对中国的经济极不负责任,会恶化,恶化不会在最近表示出来,而是在3-5年之后,银行的资产质量会发生明显的恶化。这种短期行为是很不负责任的,应该受到批评;并且我们呼吁政策制定部门,要尽快的改善这样的局面,不能因为刺激内需,而让银行放款,银行只是根据它自己对于风险和收益的判断来放款。拉动内需跟银行没关系,拉动内需是财政的事,不是银行的事,我们现在的财政刺激计划已经全面转变为银行信贷计划,本来应该政府花钱,现在银行买单。
  能不能持续下去?当然取决于银行放款,会不会继续放下去?第二个因素是取决于企业的自有资金是否充裕? (图式)从统计数字看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下面这条蓝线,而自有资金的比重越来越高,下面红线,当2007年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中的60%以上来自于企业自筹资金,今年一季度我们注意到工业企业的盈利下降了30%多,所以从自有资金的角度来看问题,一季度的投资高增长很有可能是无法持续的,因为企业的自有资金无法支持。
  第三个原因,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投资意愿不足,目前我们的投资,一季度的投资主要是靠政府,而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为 不足?刚才已经讲到了,在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行各业现在都存在着大量的过剩产能,这里给大家一些数据,钢铁行业,我们有6亿多吨的设计能力,过去它的产量是5亿多吨,国内消费是4亿多吨,其中有1亿吨通过各种各样的中国制品输出到海外,现在这一部分没有 ,或者说降低了很多,因此目前钢铁行业是6亿吨的能力,4亿吨国内的消费。
  过剩产能达到20-30%,在过剩产能的压力下,钢铁行业今后不会有大规模的投资,电解铝产能1800万吨,产量1500万吨,过剩300万吨。石油炼化目前仅为70%多一些,起码20%以上的过剩产能。我看到过各种各样的估计,存房的消化要1-3年以上,按照一季度的"小阳春"也许存房的消化会比预想的快一些,但是一季度房屋销售的"小阳春"能持续多长时间?也依然是一个问号,房地产开发商普遍持谨慎态度。
  今年的新增投资,房地产开发商是非常有节制,原因在哪里?原因在库存。产能的过剩最清晰不过的反映,就是生产资料价格下跌,在这里我们给出的是化工原料、钢铁制品,有色金属的价格可以看到进入今年以来,价格下跌的确实尽管有所缓解,但是仍然在下跌。一季度的生产价格指数也是负增长,是负的5%左右,在价格下跌面前,在价格所表明的供大于求面前,今年企业的投资意愿一定比往年差,所以基于上述三个原因,我认为一季度所出现的固定资产高增长,既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不希望投资这么多高增长,因为投资高增长只能使中国的投资结构进一步恶化,我们刚才已经的多次强调过,中国经济现在需要进行的调整是减少投资,增加消费。所以这种投资的高增长,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第二个也很有可能是无法持续的。我们现在在看外贸这一块,外贸这块取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恢复的情况。对于发达国家,我们能说的是它金融体系最坏的已经过去了,最坏的就是系统崩溃的危险已经过去了,但是最困难的还在前面,最困难的是什么?是金融的重整,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恢复。我们现在看到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率还在攀升,金融重整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
  (图式)这是美国贷款的违约率,一个是逾期贷款的比率,一个是贷款违约率。回收的可能性极小,看违约比率到了去年年底的时候,今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到去年年底的时候,违约率还没有超过1991年的萧条,违约率要继续上,上到顶点以后再下来,银行体系才能恢复正常。这是坏帐比率同样要上升到顶点之后再下来,这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它的资产质量还在恶化,最近我们看到的报多,是信用卡违约率继续上升,这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违约率。
  (图式)美欧的生产活动剧烈萎缩,萎缩是战后历史上没有见过的,蓝线是欧盟27国的工业生产指数,红线是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是以两位数的速度下跌。我们从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的不是人民币汇率,而是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指数,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指标。这种下跌预示着中国的出口前景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
  (图式)在消费这边,我们看到美国的失业率急剧上升,但是到3月末的时候,失业率只不过才是8.5%,还没有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的失业率要超过两位数,失业率会继续攀升,而失业率的上升对消费意味着什么?失业率的上升意味着收入的下降,意味着预期收入的下降,这对消费都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所以美国的消费确实在调整、收缩,但是还没有到位。因为失业还没有到顶,消费向下调整还没有到位。
  美国经济什么时候见底?美国经济见底要资产价格跌到底,要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恢复平衡才到底。资产价格,美国已经调整了很多,(图式)这是美国的房地产,这条线我们把它叫做"购房的承担能力",分子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母是房价,在2001年之前,我们看到可支配收入和房价的比率是稳定在这条平均线上,什么意思?房价的上升基本和收入的上升基本同步,所以比例是一条横线。2001年之后,比例迅速下降,什么意思?房价的上升速度超过了收入的上升,是什么?泡沫。7年的泡沫,到2007年的时候比率开始反弹,比率开始反弹说明房价在下跌,房价下跌到位没有?还没有到位。
  还有这么大一个缺口,当然这是2008年年末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又上来了,可是还没有到位,美国的房价估计还要再跌15%、20%左右,起码还有半年的时间再跌,回到历史平均值。在它房价没有跌到底的时候,美国的消费就没有办法恢复
  我们再看美国的储蓄率,这是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一个很好的指标,美国的储蓄率过去平均大概是7%、8%,跟中国相比简直不算什么,中国的储蓄率40%多,我们现在储蓄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储蓄成了生活的全部目的。美国家庭储蓄率经过多年的下降到金融危机之前,储蓄率已经在零线附近。它不储蓄,全靠借钱过日子,靠借钱买房子,买借钱买车,靠借钱买家用电器,现在钱借不到了,他只好自己储蓄,因此储蓄率反弹,储蓄率已经反弹到了4%、5%,可是离历史平均值还有一段距离,储蓄率要稳定下来,大概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芬兰、瑞典都爆发过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之中,我们也都观察到储蓄率的急剧上升,上升以后稳定下来,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来看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美国家庭的储蓄率恢复刚刚开始,我们这有个数据是2009年2月份刚刚开始储蓄。
  如果美国的企业生产,美国企业的投资活动,美国家庭的消费不能恢复正常的话,对中国的外贸需求也无法恢复正常,好在我们现在看到了一线曙光,这线曙光的到来并不是因为奥巴马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曙光的到来是因为市场上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奥巴马政府那点钱管什么用?真正经济走出衰退,一定是因为它跌到了无可再跌之后,才能复苏。所以什么时候跌到底,什么时候就反弹。我们现在的政策是什么?是阻止它下跌,阻止下跌什么意思?推迟反弹。它应该进行的调整,它不可避免的调整你老想把它挡住,你挡住的是什么?你挡住的是春天的步伐。因为严冬不过的话,春天怎么来?刚刚初冬就想春天?迎接春天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准备严冬的到来,因为严冬到来了以后,春天就到来了。所以我们对美国经济相对乐观,觉得美国经济率先反弹,是基于市场深度调整的考虑,而不是政府财政刺激,不是奥巴马政府的各种各样措施,市场调整到位了,它自然就会反弹。但是我们现在看,美国已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但是还没有到位。
  我做一个小结,西方是在政策的干扰中挣扎前行,政策的干扰是什么?西方各国政府的各类救市措施,它干扰了调整的进行。它试图延缓甚至试图阻止调整的进行,但是毕竟它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经济,市场的力量还在发挥作用。不管奥巴马政府推出什么样的解救次按债务人的计划,房价该跌还是跌,政府想挡也挡不住,因为房价过去太高了,因为房地产过去泡沫太大了,只有泡沫彻底破灭,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才有复苏的可能性。所以奥巴马政府的这个计划、那个计划,要解救次按债务人,能挡住房价下跌吗?挡不住,市场的力量超出任何世俗的力量。美国家庭的调整,家庭消费的收缩,储蓄率的上升,也在继续之中。由于经济进行了调整,所以有可能率先反弹。
  政府的各种各样刺激计划,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因为它只是延缓了调整的进行,政府的金融救援计划那是迫不得已,但是金融救援计划的后果是非常危险,就是通货膨胀。美联储为了救急大印钞票,为日后的通货膨胀埋下伏笔,种下祸根,所以今后有可能看到,在西方经济复苏的时候,跟着经济一起上升的是通货膨胀,甚至更坏的是滞胀,因为这些资金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很好的投资机会,又都重新涌入了资产市场,没有造成资产市场的泡沫。从短期来看,现在西方的市场情绪是久旱盼雨,国内市场的心理很类似。中国的结构调整刚刚开始,之所以说它刚刚开始,也就是我们库存的调整进行了一部分,但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由于政府政策的反向操作,结构性问题比过去更加严重,投资的比率比过去更大,消费的比率进一步下降。
  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问题,到现在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比以前更加严重。我们一再说,不能够依靠投资驱动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要更多的依靠消费,但是我们现在还是靠投资驱动,靠政府大把花钱,靠银行大放贷款推动投资,消费仍然被放在次要的地位上,这个结构性问题没办法在现行的政策下扭转过来。我们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一再说不能过分的依赖海外市场,但是我们现在采取的政策,比如说出口退税,还是鼓励企业依赖海外市场,不还是反向的吗?现在应该是什么?应该是鼓励引导企业尽快地把市场从国外转到国内,我们现在还在提高出口退税,干什么?鼓励大家还在依赖海外市场,现在海外市场已经靠不住了,还在靠。我们的政策都是短期行为,短期行为可以造成短期宏观经济数字的好看和回暖,但是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这些结构性问题一天不解决,可持续的复苏就是一句空话。
  我不认为中国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老百姓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跟西方国家没法比,你要说美国人需求不足,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房子两辆车,两个孩子一条狗什么都有了,我们差得远了,我们多少人还没有住上自己的房子。我并不认为中国要提倡每个家庭都有车,每个家庭都有车像杭州这样的城市道路很快和北京一样拥挤,但是我们的生活水平跟发达国家还差了很多,需求有的是,不需要政府花钱创造需求,政府需要做的是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把民间巨大的需求释放出来,我们能够渡过难关。老百姓既有需求,又有购买力,你说美国人需求不足,美国人没有购买力,我可以理解,因为它储蓄率已经到零了。银行没什么存款,美国的家庭有的是什么?有的全是信用卡的负债,最近我看到一张照片,美国的家庭主妇她手里拿5、6张信用卡,放到炒菜锅里炒,我彻底和过去的生活告别,我把消费建立在收入和储蓄的基础上,中国的问题正好相反,我们既有需求,又有大量的储蓄,但是老百姓就是不花钱,美国人是没钱好花,我们是有钱不花,哪有需求不足的问题?把老百姓的需求释放出来带动中国经济继续增长,没有问题,根本不需要政府花钱。
  20多万亿的居民储蓄是什么购买力?你要问一下为什么中国老百姓不花钱?社会保障体系不到位。未来的不确定性太高,孩子上学、老人生病、自己退休怎么办?所以拼命储蓄,我们的公共服务部到位,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到位,你要真有钱,你就往社会保障体系里花,你去充实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百姓后顾之忧,老百姓消费就起来了。而且你刺激消费需求,有助于扭转中国经济结构的长期失衡。这个长期市很就是投资过重,消费过轻。你要刺激需求,就应该给老百姓减税,给企业减税,现在税负的负担太重,企业25%的所得税,加上17%的增值税,这税有多高?世界上最高的税负。老百姓的所得税减了,十七大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政策,"增加居民的资产性收入",我举双手赞成,但是增加居民的资产性收入,刺激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的资产,没有资产哪来资产性收入?因此我赞成一些学者最近提出来的,把国有股分掉,本来就是全民的,无非是回归全民罢了。你把国有股分掉,老百姓的资产增加,他就可以去消费,外汇储备要分,我也没意见。但是外汇储备不能在国外花,只能在国外花,因为都是美元、欧元,但是什么时候想去香港旅游的时候到外管局领一笔钱,没关系。每个人的外汇储备都有一份。
  当然刺激的消费是在国外,而不是在国内。你刺激国内的消费,增加居民的资产,增加居民的收入,充实社会保障,把老百姓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我们有办法走出困境,我们不需要政府花钱,不需要"凯恩斯主义",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动员民间的力量,动员市场的力量。
  最后作为一个结语,也是我最近在各种各样的会议上讲的,"在目前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不需要以财政开支为主要工具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世界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相信市场、相信民众,不断的通过改革和开放,释放市场的力量,释放民间的力量,释放出新的需求,带动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虽然有时候说话很不中听,但是还是很实事求是的。
俯 瞰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共 2 位会员
感谢 俯 瞰 发表的文章:
annarosa (May 4th, 2009), verglas (May 11th, 2009)
旧 May 4th, 2009, 02:00   只看该作者   #2
annarosa
Senior Member
级别:62 | 在线时长:4144小时 | 升级还需:77小时级别:62 | 在线时长:4144小时 | 升级还需:77小时级别:62 | 在线时长:4144小时 | 升级还需:77小时级别:62 | 在线时长:4144小时 | 升级还需:77小时级别:62 | 在线时长:4144小时 | 升级还需:77小时级别:62 | 在线时长:4144小时 | 升级还需:77小时
 
注册日期: Oct 2008
帖子: 13,290
积分:93
精华:31
声望: 25784941
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nnarosa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Thumbs up 许小年教授

是位认真治学的学者
观点值得研读
annarosa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May 11th, 2009, 11:15   只看该作者   #3
verglas
Senior Member
级别:7 | 在线时长:92小时 | 升级还需:4小时级别:7 | 在线时长:92小时 | 升级还需:4小时级别:7 | 在线时长:92小时 | 升级还需:4小时
 
注册日期: Apr 2009
帖子: 109
声望: 401
verglas is just really niceverglas is just really niceverglas is just really niceverglas is just really niceverglas is just really nice
默认

说得好! 现在就是该把钱花在教育和医疗上了! 释放民间的消费需求!
verglas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11:14

请尊重文章原创者,转帖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凡是本站用户自行发布的任何信息,皆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华枫网站不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承担由此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