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枫论坛 > ◆主题论坛◆ > 心理人生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只看楼主 主题工具
旧 Sep 27th, 2008, 21:37     #1
torontonian1965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9小时 | 升级还需:1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229
torontonian1965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人的需要

当我们观察人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人的行为是受某些因素所驱动的。人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表现性行为,只是表明人的某种状态,如打个哈欠;还有一种是目的性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受欲望或愿望的驱动。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行为是目的性行为。当我们对平时生活中种种目的性行为背后的欲望进行分析时,总能够发现各种欲望之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其背后最深层的原因最后都可以追溯到某种需要。欲望总是最终导致一些需要的满足。这些需要就是行为的最根本的动因。充足的人类学证据表明,人的需要的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不完全像人们有意识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欲望那样各不相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能以不同的方式满足同一种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最早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人。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升进行的。后来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分为健康型自我实现和超越型自我实现,认为超越型自我实现才是真正的最高需要,另外又在需要层次之外增加了认知理解的需要和审美需要。

尽管马斯洛做了这些修改和补充,他的需要理论仍不够完善,不能解释人的所有行为。例如,马斯洛将禁欲主义和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一切的行为视作例外[1]。他的理论不能解释人打牌、看电影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也不能说明人类道德行为的起源。同时他的理论还面临无法通过严格的实验来证实的困难。对马斯洛的理论还有其它批评,主要是针对自我实现的,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需要就是身体对外界的需求,就像人对食物的需要、对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有些需要是必需的,称为基本需要,就像对食物中的盐、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的需要,这些需要不能满足会导致机体的不健康状态,人就会出现身心疾患。这些需要的剥夺将造成人的病态、衰弱或影响发育,健康人并不表现出这些方面的缺乏。有些需要是非必需的,但是对人也是有好处的,满足能够带来快乐,称为非基本需要,就像对食物中的糖、非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等的需要。

马斯洛定义了基本需要,但他自己却搞混了。马斯洛对基本需要的描述是:“在一个健康人身上,它处于静止的、低潮的、或不起作用的状态中。”这说明对于健康人来说,所有的基本需要都应该是满足的,否则就会导致病态。同时马斯洛又认为,人都处在需要层次当中,对很多人来说,自尊已经达到个人发展的顶峰,只有很少的人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层次。这实际上已经暗示,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非基本需要,否则那些还没有满足这两种需要的大多数人将处于非健康状态。这样把基本需要和非基本需要混合在一起放在需要层次中显然是不恰当的。为了更好地解释人类行为的动机,有必要对马斯洛的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需要是潜意识的,人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存在,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需要。人是有意识的,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和愿望,而不能直接意识到需要。但人可以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欲望或愿望进行分析,追溯支持这些欲望或愿望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总可以发现一些不能再追究的需要。当我们对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行为都进行这样的思索和追溯时,我们就可以大致发现人的所有需要,特别是人的基本需要。
基本需要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如果不能满足必定带来某种不适或痛苦。病态心理往往是由于幼年时某个基本需要被严重伤害而造成的。基本需要是人所不能回避的。只要它不被满足,它就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或潜意识里。基本需要不能满足的痛苦只能通过满足基本需要才能消除。而一旦它被满足,它就很快被忘记掉了,甚至我们都不知道这些需要的存在。对氧气的需要是我们的基本需要,可是我们平常感觉不到氧气的存在。只有我们缺氧、窒息、空气污染的时候,我们才感觉到氧气的存在。尽管我们平时感觉不到氧气的存在,我们却片刻不能离开氧气。

非基本需要的主要特征是满足后能带来快乐,是我们想要满足的,而且必须是行为的最终目的。非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也会带来痛苦,但不是必然带来痛苦。非基本需要不能满足的痛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认识和思想。

按照马斯洛的标准,需要必须是欲望最深层的目的——即满足需要就是为了需要本身而不是为了其它目的。人有对金钱的需要,但不能说人有金钱需要,因为人需要金钱并不是为了金钱本身,金钱不是目的,人需要金钱是为了交换。也不能说人有交换需要,因为交换也不是为了交换本身,而是为了其它东西,如食物。同样,也不能说人有食物需要,因为食物并不是目的,人需要食物是为了温饱和生存。生存已是最深层的目的,人需要生存就是为了生存本身,所以,人有生存需要。人满足需要是为了活得好。

基本需要的层次性排列主要是按照马斯洛的基本需要的迫切性标准——即在所有未满足的基本需要当中,人首先满足低层次的基本需要。也就是说,低级需要的迫切性更强。

非基本需要的层次性排列主要是根据需要的高级性——即高级需要的满足带来更大的快乐。或按照密尔对快乐的质的划分的说法,在已经满足过的非基本需要中,如果有条件选择,人会更愿意选择满足更高级的非基本需要。高级需要的满足能产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幸福感和内心宁静感。猪的快乐不过是吃喝的快乐,苏格拉底的快乐是思想的快乐,在基本需要都已经满足的前提下,在品尝过这两种快乐之后,人会更愿意选择思想的快乐,所以思想的快乐比吃喝的快乐高级。当然,人如果受现实条件的限制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某些高级的非基本需要,就很难对那些高级需要做出评判。

当把人的所有行为都这样考察以后,就可以发现人的所有行为的最根本动因都可归结为十种基本需要、十二种非基本需要。这些基本需要和非基本需要都处在需要层次当中。对于健康人,所有的基本需要都处于大致满足的状态,非基本需要的满足则每个人有所不同。



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几大类:生存需要、社会需要、个性需要、和智慧需要。生存需要表明人是生物,是动物。生存需要包括温饱、健康、娱乐、安全、性、自由。社会需要表明人是社会动物。社会需要包括归属、爱、和尊重。个性需要表明人是半社会化的动物,人有自己的个性要求。个性需要包括成就和自我。智慧需要表明人有理性,是智慧生物。智慧需要包括理性和超越。其中这些需要又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温饱和健康是生理需要,理性和超越是精神需要,其它基本上都是心理需要。

十种基本需要依照从低到高的层次次序是:一、温饱,二、健康,三、安全,四、性,五、自由,六、归属,七、爱,八、尊严,九、成就,十、理性。越是低级的需要在生物学上发生越早,人与动物的共有性越大,越是高级的需要越为人类所特有。

基本的温饱需要就是对最基本的温饱包括食物、衣服、居住、睡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等的需要,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些需要不能满足时,人很难生存。当人的温饱需要受到威胁时,人通常会不顾一切地要满足温饱需要,就象被扼住喉咙时的拼死挣扎。那时候,人的所思所想都是怎样满足温饱需要,怎样活下去。

当温饱需要满足之后,人接下来就会想到健康的问题。人首先要活下来,然后就是如何活得好。要活得好,首先就要有健康。健康需要就是要求没有病。有病就是不健康。健康需要使人竭力保护自己、避免伤害,导致了生物的自我保护本能,也会使人在受到伤害、侮辱的时候,产生复仇、报复行为。安全需要就是要有安全感。一个没有起码安全感的人,比如逃亡的罪犯,惶惶不可终日,肯定生活不好。接下来就是性需要,来源于人传宗接代的本能。性需要就是性生活能够得到正常的满足。性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会导致生理心理疾病,并产生社会问题。性需要之所以排在健康和安全需要后面,是因为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人一般首先满足健康和安全需要。人不会冒着性病的危险去满足性需要。自由需要就是人要有自由,活动和思想不受限制,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自由的人是奴隶或囚犯。性需要和自由需要既有心理成分也有生理成分,但主要是心理需要。自由同健康一样,在自由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几乎感觉不到自由的存在;而当失去自由时,人立刻体会到自由的宝贵。

马斯洛认为,自由、正义、诚实、公平及秩序是满足基本需要的先决条件,一旦危及这些先决条件,人们会做出类似基本需要受到威胁时的那种反应。他说:“这些先决条件本身并不是目的,但因为它们跟那本身就是目的的基本需要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以致这些条件也几乎成了目的。人们会保卫这些条件,因为没有了它们,基本需要的满足就无从谈起,或至少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实际上,按照马斯洛对基本需要的定义,自由本身就是基本需要,就是目的,人需要自由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自由本身。人需要自由自在就是为了自由自在,并非为了别的目的才需要自由自在。当然,在自由的基础上人可以达到别的目的,但自由本身就是人首先要达到的目的。“不自由,毋宁死”说明了自由本身就是目的。

归属需要就是人作为社会动物必须要为社会所接纳,要有一定的社会交往,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朋友。人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怪物、神经病、白痴。一个被社会所排斥和孤立的人,或者是没有什么社会交往和朋友的人,必定孤独、苦闷或寂寞,甚至会抑郁而死。友谊、社交、同情就是在归属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众心理也是出于此需要。基本的爱的需要主要是母爱和爱情,包括爱别人和被别人爱两方面。母爱是无私的、本能的。失去年幼孩子的母亲会发疯,失去母亲的年幼孩子很悲惨。爱情的甜蜜和痛苦很多人都有体会,爱情能使人疯狂。

马斯洛将爱的需要和归属需要合在一起。实际上爱的需要比归属需要更高级,因为归属需要只需要接纳、认同、理解和支持,而爱的需要则在此基础上要求有感情投入,甚至愿意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爱与归属的感觉不同,归属需要是归属感和认同感,而爱的感觉是喜欢对方,想使对方好,使对方幸福。归属和爱可以分别存在。一个家庭里,一个人可以不爱另一个人,但却并不排斥他是自己的家庭成员,这时归属需要仍然得到满足。只有当一个人宣布与家庭脱离关系,不承认他是自己家庭成员时,归属需要才没有得到满足。

尊严需要就是有人格尊严,要有别人最起码的尊重,有最基本的人权,不受侮辱,不被歧视。过去中国很多妇女被强奸后自杀,不是强奸行为本身特别痛苦,主要是她们的尊严被完全摧毁,没有脸面再活下去。基本的成就需要就是要有事情做,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什么事情都不让做或无事可做的人会感到很烦闷,长期无事可做会闷出病来。这是基本需要的特征。理性需要就是人对理性的需要,就是人觉得什么事情都应该合理,应该是好的、有希望的,所做的事情应该是对的。道德行为是理性需要的要求,因为道德行为就是社会认为对的行为。如果一件事情不合乎理性、不正确、不正当,人就会觉得难受,就会去想纠正它。否则,人就觉得不舒服。如果凡事都不合理,所做的一切都是明显错误的,或者感觉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人就会觉得很苦恼,就会抗拒。认知需要属于理性需要,是理性需要的一部分。求知欲和好奇心来自认知需要。人之所以需要认知,就是因为正确地认知才能满足理性需要。

在所有的基本需要中只要有一项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人就不可能真正快乐。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最起码的就是要满足所有的基本需要。满足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不仅是个人基本的生活目标,也是一个好政府的基本责任。

理性需要是人的最高级需要,是最不迫切的需要,本来是应该最后得到满足的,但理性需要具有超越性,可以超越所有的低级需要而首先得到满足。例如当温饱需要与理性需要发生冲突时,人本来应该先解决温饱需要,先填饱肚子再说,因为温饱需要是最基本、最迫切的。然而,由于理性需要具有超越性,它可以超越温饱需要的迫切性,变成最优先需要满足的需要。有人宁可饿死也不偷窃,宁可被杀也不投降。在这里,理性对道德的认同就变成了超越一切的需要。这里的道德并不是外加的社会道德约束,而是你本人从内心里就认为偷窃是不对的。理性需要这种优先迫切性并不是绝对的,理性也可以放弃这种优先迫切性,全看你怎么想。如果你认为首先活下去才是最根本的,没有生命一切都等于零,那么你就可能去偷窃或者想出其它办法。这样以道德为表现形式的理性需要就变成最不迫切的需要。理性可以自己决定某个特定的理性需要在需要层次结构中的位置,这就是理性需要的超越性。理性需要的超越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理性需要的超越性表明:我们的行为虽然受到低级需要的驱动,但也随时受到精神需要的控制。只有通过理性需要的行为才是被允许的,否则就是发疯。至于能否通过理性需要,则完全看你怎么想。

理性需要的超越性解释了马斯洛的例外现象。一个禁欲主义者之所以能够忍受最基本的温饱需要不能很好满足的痛苦,是因为他认为这样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是正确的和应该的。理性需要的超越性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基础。
torontonian1965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27th, 2008, 21:38   只看该作者   #2
torontonian1965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9小时 | 升级还需:1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229
声望: 19
torontonian1965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人的非基本需要与基本需要大部分是相关联的。人有十二种非基本需要:一,温饱,二,健康,三,娱乐,四,安全,五,性,六,自由,七,归属,八,爱,九,尊重,十,成就,十一,自我,十二,超越。这里除了娱乐需要和自我需要是纯粹的非基本需要外,其它都是与基本需要连在一起的,含义稍微有点不同。

非基本的温饱需要就是人吃饱了以后追求食物的色、香、味等的那些更进一步的需要。这些需要并不影响人的生存,但可以使人生活得更快乐。服装的美观好看主要是为了满足非基本的温饱需要。非基本的健康需要就是没有痛苦。人不想看残忍的镜头就是出于非基本的健康需要,因为看了会感觉不舒服。人买东西爱买便宜货就是出于非基本的健康需要,因为价格贵意味着代价高,代价高意味着痛苦多。娱乐需要就是对纯粹快乐的需要。看电影、打扑克,玩游戏就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非基本的安全需要就是对广义的安全感的需要,如财产安全、医疗保险、工作的稳定性等等。非基本的性需要就是对美貌、性感、气质、潇洒、风度的需要。这些要求本来不是传宗接代所必需的。占有欲、排他性、嫉妒心等性心理都是从非基本的性需要发展而来的。非基本的自由需要就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拥有更多的自由,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钱能干很多事,很多人想有钱就是为了满足非基本的自由需要、不需要做不得不做的事情。非基本的归属需要就是希望得到别人或社会的支持、表彰和赞同。人们渴望能够找到与自己相似、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人,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当人受到称赞和支持时,自信心会大大增强,受到否定时,自信心就会受到削弱。这就是非基本归属需要的表现。

非基本的爱的需要就是对友爱、同胞之爱、博爱等的需要。‘让世界充满爱’是非基本的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是非基本的尊严需要,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或羡慕,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一个人见了地位比他高、有成就、有名望的人,就会恭恭敬敬地礼让,一切让他优先,一切听他的,这就是尊重。尊重需要使自己想比别人高、极力想使自己处于社会中较上层的位置、使别人看重自己、羡慕自己、追求权力和地位。尊重需要是在同别人的比较中得到满足的。虚荣心来源于尊重需要。尊重需要之所以是非基本需要是因为处于社会中下层地位的人这种需要不是那么强烈,他们能够接受一般的尊重或尊严即可。非基本的成就需要就是要取得成就,有成就感。成就这个词的含义本身就包含了某种挑战性,只有比较困难的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做成了才谈得上成就。没有挑战性的事情做成了只能谈得上顺利。因为不是人人都想做挑战性的事情,所以渴望成就不是基本需要而是非基本需要。自我需要根源于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人做什么事的动机仅仅是由于这是“我”想做的事或出于自我的意愿。喜爱自己的东西,认为自己的东西比别人的好,自豪感都是自我需要的表现。自我需要使人要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意志、能力和价值,也就是要实现自我。超越需要是非基本的理性需要,是更进一步的理性需要,是对更好、完美、理想、和超越的需要,追求真理、完美、和神圣。追随上帝和追求生命的意义都是超越需要的表现。超越型自我实现者之所以会去追求马斯洛所说的存在价值,诸如真、善、美这类东西,就是因为这些存在价值体现了人类的理想。

娱乐需要高于健康需要而低于安全需要,是因为人们可以为了娱乐需要付出小小的痛苦——代价、而不愿因此失去安全保障。自我需要高于成就需要是因为满足自我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满足成就需要。当自我实现的时候,往往都是以一定的成就感来标志的。自我实现带来更大的快乐。而当满足成就需要的时候,却未必就满足了自我需要。一个人即使干他不太喜欢的工作干出成就感,他也不会感到实现了自我。

除了娱乐需要和自我需要是完全的非基本需要,其它的十种需要中都包含了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温饱需要的基本部分仅包括维持温饱和生存的基本条件,如食物、水、空气、睡眠等等,至于饭菜是否可口(美味佳肴)、衣服是否好看、空调暖气等则属于非基本需要。因为在过去的古代,人们的生活质量没有达到现在的水平,没有人会因为没有经常吃山珍海味或因为没有空调暖气而苦恼,所以这些东西虽然是满足温饱需要但却是非基本的温饱需要。社会的发展使很多原先的非基本需要变得越来越基本,如现在人没有可口的饭菜就吃不下饭,旧衣服穿不出去,没有空调暖气就无法生活,这使得原先的非基本需要变成了“基本”需要。然而一旦战争来临使这些“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人们又会接受和习惯没有这些“基本”需要的生活。这说明人们对非基本需要的感受取决于人的思想。非基本需要是习得性的,有些非基本需要如果人没有走到那一步,根本就想不到。



重新整理过的需要层次结构十分简明清晰,而且能够说明许多问题。有些需要是马斯洛的理论里没有的,但却应该是存在的。人无疑有健康需要,人需要健康就是为了健康本身,因为没有健康就会有痛苦。这符合基本需要的定义。人也需要娱乐。人需要娱乐也是为了快乐本身。人打猎、玩游戏、看电影、听笑话,主要就是为了娱乐本身,因为这会让人感到快乐。人需要自由也是因为自由本身,没有自由的人是痛苦的。丧失做事能力或不让做事会让人很苦闷。人做事有很多的动机,人有时候想做事就是为了做事本身,所以人有成就需要。仅仅因为是“我”的,就足以构成动机。我之所以要实现自我,仅仅因为那是我。“我”就是目的。所以自我需要是存在的。人需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如果自己都认为不正确,那么做起来必定放不开手脚,即使做了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这种对正确的需要就是理性需要。人之所以做事想要符合理性,是因为这样才感到“好”。符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理性本身,所以人有理性需要。

马斯洛理论中一些需要则可以分解到其它需要中去。自我实现中有成就的含义,同时也是自我需要的一个表现。认知和理解需要则是理性需要的一部分。超越型自我实现是超越需要的一部分。审美需要则可分解为对美的物、美的人以及和谐的美的需要,可以分解到非基本温饱需要中的感官舒适、非基本性需要、理性及超越需要中去。

人的动机常常是两种需要或多种需要复合的产物。如良心来源于归属需要的同情和理性需要的道德感。人对动物没有良心,是因为人不把动物当作同类,不能体会动物的感受,对动物缺乏同情。同时人的理性认为不必对动物讲道德。所以,人对动物不存在良心的问题,只存在人道的问题。同样,合作的需要来源于归属需要的互助本能和理性需要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将基本需要与非基本需要明确分开,可以更容易地依靠心理学实验来证实这些需要的存在。根据基本需要的特点,只要剥夺基本需要使之得不到满足,人必然会感到痛苦。当基本需要从不满足到满足时,人会感到快乐,而当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人会渐渐忘记其存在。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如对于尊严需要,假如剥夺人的尊严不会必然使人痛苦,那么尊严需要就是不存在的或不是基本需要。

非基本需要因为是非基本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取向,未必人人都要满足所有的非基本需要。非基本需要的证实比基本需要更难一些,因为非基本需要的特点是满足后能带来快乐,而符合这类条件的东西太多了。各种欲望和特殊需要满足后都能带来快乐。另外,金钱等能带来幸福的东西也能给人带来快乐。要证实一个非基本需要,除了满足能带来快乐外,还必须排除它不是欲望、不是能满足需要的东西、不是特殊需要等等。

其他一些心理学家也提出过不同的需要理论。Henry Murray 最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出了人的行为是受需要所驱动的,甚至比马斯洛还要早。Murray提出人有十八种需要,但他只是简单地列出了这些需要,不是象马斯洛的理论中那样处于一定的层次结构当中。David McClelland 深入研究了成就需要,并在1961年提出了获得性需要理论或称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三种后天获得的或学习得来的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交往需要——左右着人们在企业中的行为,企业中的员工主要受这三种需要所驱动。1972年,Alderfer 从马斯洛的理论中发展了ERG理论,他把需要分为生存、关系、成长三个层次。2000年,Ryan & Deci 提出了自治、能力和关系三种需要,这些需要之间没有层次关系。2001年,Thompson等提出儿童最重要的需要是联系、认可和力量。同年,Nohria等 提出人有四种基本需要:1、获得物质和经验;2、与他人保持长期互惠的关系;3、了解我们自身和世界;4、保护我们、我们所爱的人、信仰和资源免受伤害。1997年,美国卓越管理研究所提出人有九种基本需要:1、安全,2、探险,3、自由,4、交流,5、权力,6、开拓创新,7、接受,8、团体,9、表达。

Franken认为,这些不同的分类说明了研究者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人类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需要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说明了人的行为。在这里必须明确需要和基本需要的定义,因为在不同的需要理论里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这些需要理论看上去各不相同,实际上都可以包容在前述的需要层次理论中。McClelland权力需要是尊重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交往需要是归属需要的表现。ERG理论中的关系需要实际上就是社会需要,成长需要就是个性需要和超越需要。Ryan & Deci的自治需要是自我需要的表现,能力需要应该是满足其它需要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关系需要就是社会需要。Thompson等儿童最重要的联系、认可和力量需要都是社会需要的表现。同样对于其它理论中的需要,只要进行刨根究底地追问行为最根本的和最终的原因或目的,就可以归结到前述需要理论当中。Nohria等提出的四种基本需要并不是马斯洛所说的行为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做什么,但也体现了温饱需要、理性需要、社会需要、健康需要和安全需要等的含义。卓越管理研究所的探险主要是娱乐需要的内容,交流是归属需要的表现,权力是尊重需要的表现,开拓创新是超越需要的表现,接受和团体是归属需要的内容,表达是自我需要的内容。

当人所有的基本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人就应当基本上幸福了,因为基本需要都满足以后就不存在必然的痛苦。现代人每天匆忙奔波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非基本的需要。非基本需要不能满足也会带来许多的痛苦和烦恼,但这不是除了满足需要外不可以消除的,这主要通过调整认识、调整对世界对生活的看法来消除。面对不完善的世界,怎样快乐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是自古以来人们就面临的难题。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我们被困扰不是由于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在这里理性需要的超越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是现代越是文明的人理性需要和超越需要的主导性就越强,这不是现代文明对人性压抑的退步,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
torontonian1965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感谢 torontonian1965
此篇文章之用户:
六成新 (Sep 27th, 2008)
旧 Sep 27th, 2008, 22:51   只看该作者   #3
六成新
Senior Member
级别:50 | 在线时长:2788小时 | 升级还需:17小时级别:50 | 在线时长:2788小时 | 升级还需:17小时
 
六成新 的头像
 
注册日期: Mar 2006
帖子: 3,209
积分:41
精华:13
声望: 22017980
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高手,写这么多,学习中,谢谢
六成新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21:33

请尊重文章原创者,转帖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凡是本站用户自行发布的任何信息,皆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华枫网站不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承担由此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